低级格式化将空白磁盘分成柱面和磁道,然后将磁道分成几个扇区,这是新硬盘的必要过程。之后硬盘就不再需要低级操作了。如果硬盘在保修期满后不允许更换,也可以试用低档硬盘,防止将数据存储在坏轨中造成数据丢失。除了这些,低级格式化还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低级格式化?
低级格式化是将空白盘分成柱面和磁道,然后将磁道分成几个扇区,每个扇区又分为标识部分ID、GAP和DATA。可见,低级格式化是高级格式化之前的一项工作,不仅可以在DOS环境下完成,在XP甚至Vista系统下也可以完成。而且低级格式化只能针对一个硬盘,不能支持单个分区。每个硬盘出厂时,都已经被硬盘厂商进行了低级格式化,所以用户通常不需要进行低级格式化操作。事实上,我们对软盘的综合格式化是一种低级格式化。
低级格式化的作用:
1、逻辑坏道:
一般来说,烂路可以分为物理烂路和逻辑烂路。其中逻辑坏轨相对容易解决,意味着硬盘在写入时意外受到干扰,导致ECC错误。在进程方面,意味着硬盘写数据时,会使用ECC逻辑进行数据重组。一般操作系统需要写512个字节,但实际上硬盘会多写几十个字节,这些字节都要经过ECC检查编码。如果根据原始字节计算的纠错码与根据读取字节计算的纠错码不同,就会出现纠错码错误,这就是所谓的逻辑坏磁道的原因。
2、物理坏道:
至于物理坏轨,对硬盘的损害更致命。它也有软硬物理劣轨的区别。磁盘表面物理损伤较硬,无法修复。当数据由于外界影响写入不正确时,系统也会认为是物理坏轨,可以通过一些硬盘工具(如硬盘厂商提供的检测修复软件)进行修复。此外,一些硬盘工具(如西部数字的数据救生员工具)可以重定向到一个好的保留扇区来纠正错误。对于这些类型的坏轨,硬物理坏轨无法修复。是对硬盘表面最直接的损伤,所以即使是劣质的或者使用硬盘工具也无法修复(除非是很轻微的损伤,有些工具可以保留这部分坏轨以达到解决的目的)。
3、低格的作用:
当硬盘上有逻辑坏磁道或软物理坏磁道时,用户可以尝试使用低级格式化来屏蔽坏磁道。但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屏蔽坏轨并不意味着消除坏轨。低级硬盘可以删除原硬盘中的所有分区,但坏轨是隐藏的,这就阻止了用户在存储数据时使用这些坏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用户数据的可靠性,但坏轨会随着硬盘分区和格式化次数的增加而扩散。
所以,我不建议用户把硬盘劣化。如果硬盘在保修期内,最好去保修或者找经销商更换,可以说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也是最彻底的解决方案。如果硬盘在保修期满后无法更换,可以尝试使用低档硬盘,防止将数据存储在不良磁道而造成数据丢失。
硬盘低级格式化的原理:
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前的读盘技术水平下,低级格式化是一种有损操作,对硬盘寿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最近一两年,低级格式化对硬盘的影响小很多,因为不是物理操作。因此,很多硬盘厂商建议用户,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要“跳”这个把戏。当硬盘受到外部强磁铁和强磁场的影响,或者因为长期使用,硬盘上被低级格式化划分的扇区格式的磁记录部分丢失,产生大量“坏扇区”,这些“扇区”可以通过低级格式化重新划分。但前提是硬盘的磁盘没有被物理划伤。
硬盘低级格式化功能低级格式化是初始化硬盘最彻底的方式。低级硬盘之后,原本受保护的数据都会全部丢失,所以一般来说低级硬盘是非常不可取的,低级硬盘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能使用。所谓必要时间有两种。第一,硬盘出厂前,硬盘厂会对硬盘进行低级别格式化;另一种是当硬盘上出现某种类型的坏轨时,使用低级格式化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或屏蔽作用。
对于第一种情况,这里就不用多说了,因为硬盘出厂前的劣质工作只有硬盘工程师才能接触到。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考虑这方面。至于第二种情况,什么样的烂路需要自卑?在解释这个关键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硬盘上坏磁道的类型。
低级格式化不是为了整理硬盘数据错误,而是为了重新划分柱面和磁道扇区,识别空白磁盘的零件标识、间隙和数据区。因此,用户在放下硬盘之前,应该看清楚格式化的功能。毕竟,降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