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线是一个控制电路板上电流的小开关。其功能是调整设备上不同电信号的通断关系,从而调整设备的工作状态,如确定主板电压和驱动器的主从关系。跳线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固定在主板、硬盘等设备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金属跳线组成(如图1;另一部分是跳线帽(如图2所示),它是一个可移动的部件,外层是绝缘塑料,内层是导电材料,可以插在跳线针上连接两个跳线针。
图1金属跳针
图2跳线帽扣在两个跳线针上,电流通过时,跳线帽打开,我们称之为ON;反之,如果跳线帽没有扣上,则表示断开,称为OFF。让我们看看哪里有跳线。提示:调节跳线非常重要。如果跳线错了,会死机甚至严重烧坏整个设备。因此,在调整跳线时,必须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检查跳线名称、跳线列号和通断关系。主板上的跳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只有两个引脚。这种双引脚跳线是最简单的,只有两种状态,开或关(如图3所示)。
图3双引脚跳线的另一种跳线方法是三引脚。这个三针跳线可以有三种状态:1和2之间短路,2和3之间短路(如图4所示)和所有开路(如图5所示)。
图4成对短路
图5所有开路1。CMOS跳线CMOS跳线大多在主板电池附近。它的设置比较简单,只有两种方式:NORMAL和CLEAR CMOS(一般CMOS跳线附近会有跳线指令)。设置为1-2(短路)时,处于正常状态;设置为2-3(短路)时,可用于清除CMOS密码、上电密码等。(如图6所示)。
图6 CMOS跳线2。硬盘跳线一般来说,出厂时硬盘的默认设置是作为主盘,只装一个硬盘时不需要改动;但是,安装多个硬盘时,需要重置硬盘的跳线。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的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所示)。
图7硬盘跳线也有硬盘表面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所示),主要有四种设置模式:“Master或Single drive”(即硬盘设置为主盘或只有一个硬盘单独接入通道,即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该通道上不能有从盘)、“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master with a non-ATA兼容从盘”(表示有主盘,从盘为与ATA接口硬盘不兼容的硬盘。这包括不支持DMA33或SCSI接口硬盘的旧硬盘)、“电缆选择”(用数据线选择硬盘的主从,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设置主盘和从盘。第28条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真正支持该功能的数据线在市场上很少见到。
图8硬盘表面跳线说明提示:硬盘上的跳线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设置方法可能不同。通常我们可以在硬盘的电路板上、硬盘正面或者ide接口旁边找到跳线指令图标。第三,出厂后默认将跳线驱动设置为从动驱动。光驱跳线类似硬盘跳线,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一般来说,只有三种类型:主、从和电缆选择,但很少有其他情况。所有品牌的光盘几乎都一样,相对标准,设置简单。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的上部找到跳线图(如图9所示)。(9508.16
图9光驱跳线说明:如果光驱和硬盘共用一条IDE数据线,光驱跳线通常选择从机,硬盘设置为主机。如果光驱是独立的集成开发环境电缆,它可以跳到主控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