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小协议第一行代码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么简单的小程序会突然跳到风口浪尖,会让我有像坐过山车一样的48个起落。
小协议是一个小程序,用户A可以写一个协议,其实就是一个段落,然后和用户B分享,用户B确认后,小协议会把内容和他们的微信id在ethereum上构造的签名一起写,具有不变性和永久存在的特点,所以小协议相当于做了这样一个见证,除了一点百年不变的仪式感,它真的存在。
迷你协议上线后,橘子皮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第一个区块链小程序诞生了。这篇文章当晚带来了100多名用户,他们签了20多份迷你协议。我很满意。玩了半个小时后,武装突击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数据显示了巨大的增长。
很多人加了我的微信,很多用户用客服按钮给我发消息,问bug,试着调戏客服,问法律效果。我有点害怕,尽力回复大家的留言。
然而,一切在下午三点半戛然而止。
就是在这个时候,微信第一次关闭了小协议,微信给出的理由是加密不是服务类别。
我点击投诉试图说明,小协议的服务是建立协议,不是加密,加密只是一个选项,用户拥有的密钥是可以解密的。投诉后,腾讯迅速给出反馈,称区块链不属于服务范畴,这种情况下给出的结果更尴尬,永久关闭。
我继续抱怨,试图讲道理,但我的心很笨。区块链不属于服务范畴的说法有点站不住脚,因为区块链只是一种存储数据的方式,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比如“用PHP和Mysql在云中实现一个待办事项”,就不可能停止这个待办事项小程序,然后说Mysql不属于服务范畴。
说实话,我可以凭良心说,虽然我用的是区块链技术,但是我没有骗人,没有骗钱,收费也是明码标价的,因为在Ethereum写数据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是有波动的,所以我们定了一个比较高的价格,这样即使波动比较大也不会亏本,多出来的钱可以用来吃几顿火锅。
被封杀后的第二天早上,我有点心灰意冷。我正在和巴比特的记者聊天。突然,我收到了一个小协议用户的反馈。当我刷的时候,发现小约定居然又复活了。这时我正在外面和一个朋友见面,很快,小协议的用户数量迅速增加。
然而,下午,是的,小协议又被关闭了。这次微信给出的理由和上次一模一样。我还是很尴尬。初次复习的时间已经过了,可以上网了。然后我就被封杀了。屏蔽后我解释,让我上线,然后屏蔽了我。
小程序可以看作一个窗口。毫无疑问,区块链是一个风洞。所以很多人都很关心小协议。科技媒体、货币媒体甚至传统纸媒报道的画风是这样的:
我一直在想,一个小小的协议,这么简单的小程序,为什么会吸引这么多的关注。每个人都在谈论区块链,但没有人真正使用它。无论是一个已经募集了数亿美元的大公司,还是最新的新项目,人们都会说我们要建设一个更好的区块链,我们要解决区块链的各种问题。我们做了可以改变沟通和信任的大事,但是我们看不到任何可以给普通用户的东西,即使每个人都想看一些东西。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很有意思:一个受害者在寻找食物,一个富家子弟走过来说,我给你一座城堡,三年后的第一季度建成。名人乡绅走过来说,我给你一千匹马。预计第四季度将于明年交付。达官贵人走过来说,我想给你一万吨粮食,可是现在刚刚播种,要到秋天才能长出来。只有一个半岁的孩子跑过来,给了受害者一个馒头。然而讽刺的是,官方禁止赠送馒头。
行为,并声称,馒头缺乏营养,不在赠与食物名单中。其实早在几千年前,这个有意思的现象就已经存在了,庄子老人家写外物篇,就写过类似的故事:『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 、 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在小协议存活的短暂几个小时里,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有意思的小协议,说实话,小协议也许并不是那么一个特别商业性有用的工具,虽然我国法律是承认电子证据的,在身份认证上我也动了许多心思,不过许多人也只是写一些玩笑性质的协议,但就算是玩笑,我也觉得很美好,比如一个姑娘和她老公签了一个小协议,让他保证每周抽出一天时间来陪孩子,比如有个小朋友写了一个小协议,让他妈妈今天要回家吃饭。
总的来说,尽管我必须承认,在小协议是否能够和正式合同起到同样的法律效用这方面上还存有疑问,但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小协议帮助人们把每一个承诺更当真一些,我觉得,这也是有那么一点点价值的。我还认为,假如每个人都把承诺更当真一些,这个世界应当会更美好。
使用区块链做开发,对于监管部门来说,的确是会有未知的压力,但我相信,这个是可以通过沟通去解决的,趋势没有办法被阻挡,身处其中的人们,无论扮演着什么角色,最终都将顺应潮水的方向。
到目前为止,小协议还处在关停之中,但是我们和微信开始有了一些正面的沟通,小协议可能会以新的方式回来。感谢所有人的关注,感谢你们有形无形的支持,不管最后如何,我们都会继续探索区块链最贴近人们平凡生活的运用之处,做一些没有代币,没有韭菜,没有ICO的有趣,有用的小应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