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歌其实向我们传达了一种趋势。未来,小程序可能会与更多的“高科技”相结合。除了人工智能,还可以考虑VR和AR。
最近,猜歌火了。
无论是在地铁上,还是在办公室喝茶的时间,或许都能看到有人低头看着屏幕,或是苦苦思索,或是紧紧皱着眉头,手指颤抖着在屏幕上上下移动,几秒钟后又再次微笑,长长舒了一口气。
也许这就是小游戏的魅力吧。与手机游戏、终端游戏相比,小游戏只能算是轻量级的存在,却完美填补了日常生活中的空白。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向龙哥承认。他真正看到了移动网络时代的碎片化特征。无论是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还是小程序,都是基于“碎片化”场景。
回到猜画歌本身,我把这个小游戏的受欢迎程度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研究一个事物的本质,首先要看它生长在什么样的土壤上,但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我们在讲猜画歌曲的时候,首先要明白它是一个具有即插即用特点的小程序。其次,一定要明白它是一个基于微信的小程序。
有人说,这不是废话吗?大家都知道,真的吗?你知道支付宝也有小程序吗?
梁宁在《产品思维三十讲》中提到了点线面思维理论,认为:
如果点连着线,线就不够强,再强的点也突破不了线的天花板。同样,线也不能突破天花板。
经济学中有一个木桶效应(短板决定含水量),点、线、面相辅相成,几乎是一个完整的价值判断公式。
拿这个公式来测试猜歌,我们首先需要判断,猜歌所依赖的线是什么?
答案是一个小程序。
以这款小游戏(虽然是盗版)为例:DAU超1000万,更别说品多多、享物多捕鱼等已经进行多轮融资的小程序了。
这说明小程序的红利期还远未结束,甚至还在空中。
不同于普通的点线面,小程序的流行在于强大的表面。截至目前,微信的日活跃量已经超过10亿,基本成为了像互联网一样的国家基础设施。
很多传统企业叫嚣的互联网,其实就是微信。就是这么一张厉害的脸,才有资格生出这么一个小程序的端口。同时,微信的社交场景自然适合这种小巧轻便的产品。
和支付宝一样,虽然也是怪物,但都是工具场景,没有适合小程序萌芽的土壤。这就好比一辆小黄车推出内容信息(骑自行车也不会有人关注内容产品),本质上是行不通的。
虽然有媒体批评过小程序,但就我个人经历来看,大部分传统企业转型都希望把平台做成小程序、轻应用的形式。因为人性是懒惰的,如果一些应用能够提供一站式服务,用户就不用花精力去寻找新的替代品。
这就涉及到选择和心理置换的成本。从这方面来说,创造一个新的入口并不划算。社交和内容是当下互联网最大的两个入口,无论是游戏、旅游、体育、文化等,没有人会放弃这两个项目。都尽量依赖他们。
风险投资的选择也证明了这一判断。小红书之前以内容起家,后来转向电商,但结果不太成功。现在他开始扭转内容,马上拿到了3亿美元的D轮融资。
当然,这太远了。但是,微信小程序确实是目前的一个出路。虽然区块链和人工智能被誉为开启新时代大门的钥匙,但在旧社会,微信小程序可能是我们可以抓住的一大红利(轻技术、低门槛)。
我们必须知道它为什么重要,它能解决什么问题,它能带来什么。
它受欢迎的第二个原因是由谷歌推出的。是的,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一个带着金汤匙的产品,天生就有自己吸引眼球的光环。且不说腾讯和网易推出自己的产品时,各种渠道铺天盖地的宣传,只有谷歌本身,其实有一些偶然和神话的味道。
如果说微信属于中国的基础设施,那么谷歌几乎就是全世界的基础设施。这种品牌效应,即使alphabet连今年财富500强的前20名都进不去,也不会阻碍其品牌知名度。
在华山、华楠合著的《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一书中,提出了超级符号的概念,即融入我们。
生活中,成为生活一部分的符号。多数的超级符号大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如:红绿灯等。书中推崇“借势”的方式,将品牌融入超级符号中,使用户以联想的方式将品牌和超级符号串联起来。这当然是可行的,但目前多数人的选择是将品牌自身打造成一个超级IP。
(开个脑洞,如果让华杉和吴声老师来一次探讨或许会很有趣。)
谷歌这个名字,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它是超级符号,也是超级IP。所以当猜画小歌以谷歌旗下首款小程序的名义出场时,想不C位出道也难。
马太效应这个东西,在传播场中也依然存在。当一些微信大号、自媒体开启他们的新闻鼻时,自然就捕捉到了“谷歌发布首款小程序”的信息。
我靠!热点!一定要追!于是,在一波媒体带节奏的过程中,原本不知道的吃瓜群众自然要跟进一波。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一个传播学理论和两个心理学理论。
首先,媒体的宣扬给猜画小歌带来了聚光灯效应。媒体以他专业的视角,根据新闻五价值判断它能否成为热点选题,最终将该消息带到人们面前。
这个过程很像薛定谔的猫,或者用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解释更为恰当。如果没有媒体的宣扬,或者猜画小歌不会这么快进入用户的眼球;媒体本身成为“观测者”,媒体的观测引起了“猫”原本状态(非生非死态)的改变。
当媒体宣扬以后,用户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一个是从众心理,一个是社交心理。当整个大趋势下,大家都在玩一款游戏,那么人类天然地避免被排斥的心理就会作祟。如果自家不玩,那么大家就会排斥自己,为了避免排斥,索性加入。还可以趁这个机会联络社交感情,一举两得。
王者荣耀、吃鸡,很多爆火的游戏和视频都有这方面的因素在里面。
众所周知,一般渠道下,国内是登不上谷歌的。很多人对这个世界巨头,都只是闻名而没有目见。距离产生美,更何况前几年阿法狗出尽了风头,大家对谷歌的人工智能简直心驰而神往,颇有一睹真容的冲动。
在这样的状况下,谷歌推出第一款小程序,即给大家带来了某种开放的可能,也跟人工智能扯上了关系。
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些小亮点的地方。但从整体的产品特点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工智能和拟人化了。
在分享方面,还是粗糙期的小程序更癫狂一些,相比之下,现在文明版的小程序要温柔多了,分享机制也弱化了很多。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以前玩过的《萌犬变变变》,诱导分享的机制简直防不胜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相关资料。
回到正题,猜画小歌其实給我们传达了一种趋势,未来,小程序也许可以结合更多的“高科技”,除了人工智能外,还有VR、AR等都可以考虑进去。
此外,画画如果可以传播,那唱歌呢?表情呢?
基于人工智能的新人机互动模式,或许才是打开新场景社交的正确方式。说到底,以往的游戏只是舞台,真正的互动还是停留在人与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