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哥软件园

BAT小程序开放申请 开发商排队前必须问自己三个问题

编辑:宝哥软件园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1-12-05

9月25日,百度宣布申请开放智能小程序。在此之前,百度智能小程序一直处于“邀请公测期”。据百度App业务部总经理平小丽介绍,其智能小程序在过去两个月的月活超过1亿元,获取用户、留住用户、实现流量的效果明显。

至此,BAT的小程序大战已经从测试期全面进入正式舞台。百度似乎沾沾自喜,半年前,马云花藤和张小龙的小程序将是腾讯未来战略的重中之重;半个月前,蚂蚁金服还表示,支付宝小程序将是蚂蚁金服至少未来三年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除了外人看BAT正面战的激动之外,开发者选择入驻哪个平台,关注哪个平台,恐怕都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不过,从小程序怎么玩的规则和大家玩小程序的风格来看,开发者也不用面对选择恐惧症。

虽然

大佬们“禀性难移”,开发者选择平台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都是超级应用,但很明显阿里、腾讯、百度都是根据各自业务的不同调性,玩小程序来差异化。选择开发平台时,开发者只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1. 你是做什么的?

“好鸟择树而居”,不同类型的小程序本身首先决定了他们应该选择什么平台。

(1)微信小程序:“交通自动售货机”

超过10亿的微信用户几乎等于整个移动互联网人口,这自然让微信成为最大的流量漩涡,一切都可以吸进。

但对于开发者来说,正是因为微信强大的流量特性,才是“唯流量”的现实。微信是纯C端流量的思路,那些纯虚拟模式的小程序可能更适合微信。

这种纯粹的虚拟包括两类:

BAT小程序均已开放申请,开发者站队前必须要问自己3个问题(图1)

完全在线解决的产品,最典型的是游戏,成为微信小程序的亮点。整个链条包含物理部分,但只需要在微信这里完成虚拟链接。比如像拼多多这样的微信电商,微信只是一个流量入口,一个不“做什么”就卖流量的平台,具体交易需要拼多多用另一个电商玩法来解决。(2)支付宝小程序:“交易服务”匹配器

支付宝和微信最大的区别不是所谓的社交或电商语言,而是微信时刻盯着C端产品,这是其流量魔力的来源;支付宝虽然看似服务于C端,本质上一直盯着B端的产品,靠B端生存。这款产品作为C端很难成功,通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于是,支付宝动了微信张小龙“跑出去下线”的初衷。并不是评论者所说的“实现微信梦想”对微信是积极的,而是由B端基因决定的。涉足线上线下的B2C活动,比如各种商家、支付、政务、预约挂号等小程序,比这更好。大家说的支付宝小程序只是“支付关联”,这只是B端贴近支付宝的自然体现。

(3)百度智能小程序:服务分销商

搜索业务的特点决定了百度不仅像微信一样为C端服务(搜索)聚集流量,还为B端提供服务分发服务,覆盖BC端。

AI是百度智能小程序的主要特点。除了接入百度大脑3.0的丰富功能外,百度优越的AI能力也应用到了分发技术上。基于百度的大数据和算法,开发者可以更精准地获取流量和用户,这也决定了“分发”是百度智能小程序的关键词。

百度的智能小程序既不是纯虚拟业务的阶段(比如游戏等产品不适合在百度智能小程序上推广),也不是只针对B端。具体来说,连接B/C终端的非实物交易服务和行业更容易通过百度智能小程序落地,如旅游、咨询、金融、知识服务等。

截至目前,百度已经为智能小程序开放了四种类型的超级门户,包括搜索、信息流、固定门户和回访门户。这也意味着,拥有成熟产品和自有B2C系统的开发者,具备了分发流量的接受能力,更适合进入百度智能小程序平台,既有B端支持,也有C端流量来源,可以对比Vipshop、爱奇艺、小红书等产品。

但也说明微信之上的“手套白狼”创业小程序项目并不适合百度智能小程序。百度是一个“让梦想更进一步”而不是“从零开始创造梦想”的地方。

2. 你需求什么样的合作方式?

阿里能源控、腾讯能源(Help)、百度能源(Share)是俗语,体现在开发者对小程序的选择上,其实是对合作方式的偏好。

(1)微信小程序:“卖地”

享受无止境的C端流量,意味着微信小程序的合作模式更像是“卖地”,技术上开源、免费流量挖掘(除非微信支持,自己创建社交分享才能获得池中流量)。这种合作方式就是做好“基础建设”

后放任自由。

BAT小程序均已开放申请,开发者站队前必须要问自己3个问题(图2)

所以微信平台上,虽然开发者能够占据最大的流量优势,但微信并不对小程序的成败负任何责任,那些开发了800多个小程序全部失败的开发者,对微信而言并不意味着什么,但若是支付宝或者百度平台上,这种失败是无法被接受的。

毕竟,自由肯定是有代价的,你选择了最大程度的自由,就等于放弃了规则、限制带来的额外助益。当然,那些对自己的能力、创意、引流模式很有信心的开发者另当别论。

(2)支付宝小程序:“收租”

与微信的自由化不同,在支付宝平台上,开发者显然被支付宝设置的诸多条条框架所限制,除了给予流量倾斜,也遵照着支付宝的游戏规则。

正如支付宝小程序事业部总经理管仲所言,“我们更希望在支付宝这个平台上打造出一些精品“,“支付宝的所有入口都具有商业属性,就是说用户背后直接带来商业价值”,在初期,支付宝在娱乐性内容、服务业和休闲小游戏等品类上设置了诸多限制。

对已经“门当户对”的开发者而言,希望照章办事交保护费就能过日子的可以选择。

(3)百度智能小程序:“渔夫”

百度智能小程序主打“开放”,其小程序据说在源码方面自由度较高,可实现跨平台移植,不只是百度APP,在诸多百度系产品甚至非百度系产品都能实现对接。

实际上,与微信、支付宝平台上开发者“从一而终”不同的是,百度智能小程序与百度APP的关系被分成了两段,开发者前半段在百度APP平台上获得流量、技术之类的支持,后半段则可以脱离单一APP尝试在更多产品或平台实现落地,这可能才是百度“开放”概念对开发者而言最真实的意义。

百度这种玩法,或是在做“渔夫”,先用平台的流量给开发者“鱼”,并“锻炼”做产品的一系列“渔”的方式,最后用开放的方式推出去让开发者去钓鱼。

与之对应的是,智能小程序宣称,作为业内首个完全开放的小程序生态,将于2018年底全面开源。目前百度贴吧、B站、爱奇艺、快手、墨迹天气、万年历等多个App,已确认加入开源联盟。这很像“扶上马,送一程”,对既希望有能力扶持,同时又不像被过多规则限制有自己运营空间的开发者而言或是比较好的选择。

3. 你准备怎么建设小程序和拓展市场?

小程序平台的开发者偏好,以及合作方式,已经或多或少决定了小程序真正运营后究竟如何建设和拓展市场的问题。

(1)微信小程序:“时间”

靠社交对时间的占有形成无缝粘合,高频、全时段、小额占领全天候各个时间段的场景,是微信的主要优势,“时间”成为微信小程序占领市场的最好方式。

红极一时的跳一跳,虽然是利用社交的几何式发散快速形成现象级产品,但其本质也就是在“时间维度”占据通勤、午休、睡前等全天候各个时间段。

这种时间占领场景的逻辑,与短视频十分类似。也即,在微信平台上开发小程序,开发者或需要以短视频为标杆,思考如何在各种闲散时间段占领用户的手机屏幕。从这个角度看,游戏之所以占据了微信小视频1/3的江山(来源:阿拉丁小程序数据平台《2018年小程序生态进化报告》),原因之一也在于此。

(2)支付宝小程序:“空间”

B端商业场景与现实的结合最为紧密,这意味着支付宝小程序占领场景的方式,以“空间占领”为主。

民生、政务、出行、医疗、生活服务等板块是当前支付宝小程序主打的领域,例如:“最美证件照”、“e城e家”、“哈罗单车”等,都是线下实实在在的空间占领。

BAT小程序均已开放申请,开发者站队前必须要问自己3个问题(图3)

如果是微信小程序需要的是无时无刻的用户“时间场景”占领,那么支付宝小程序需要的就是无处不在的“空间场景”占领。在小程序开发思维上,这是截然不同的,一个是用户刺激导向(让用户付出更多时间,例如:游戏带来的娱乐感、刺激感或精神归属感),一个商业服务挖掘导向(贴合或找出现实场景实际的需求,例如:共享单车便捷的无需押金扫码即走)。

(3)百度智能小程序:“流量”

搜索服务既不像微信那样占据用户时间(用户不可预期地会使用搜索服务),也不像支付宝那样直接与空间场景接触(只承担分发与导向功能)。

大型平台都不差流量,但百度的“流量”却有些不同,能够支撑它成为开发者拓展场景的主要手段。或者说,百度在智能小程序上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大流量刺激+闭环”带来的“全场景拓展”来对抗微信、支付宝的“时间”和“空间”。

BAT小程序均已开放申请,开发者站队前必须要问自己3个问题(图4)

上文“服务分发者”定位决定百度的流量本身就带有个性化需求和服务场景,百度的流量是带有“属性”的“肥水”(搜索广告的营收价值是最好的证明),而不是支付与社交那样的“清水”。其价值或在于,百度的“流量”不需要太多刻意的运营,开发者不需要去“创造”,其要做的是如何利用百度提供的入口进行挖掘,“找到”并利用入口导入。

微信、支付宝是先有庞大的泛流量,再有各种费尽心机的导流,百度的流量逻辑是相反的,流量带着场景需求进入,再通过分发带给开发者流量导入,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小程序中许多工具类产品来说,“用完即扔”的窘境让它们更需要定向的大流量进行刺激,而不是数据漂亮的泛流量(往往没有留存)。

在此基础上,百度做对的另一件事是,用“开源联盟”的方式,让这种流量入口足够大(B站、快手等的加入,对抗微信、支付宝更大的泛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又为这种流量做“收口”,有承载的依托和导流的去向,让开发者建设和拓展小程序市场有更多选择,形成闭环。

开发者选择小程序,还有两个tips

小程序不只有BAT三家,各个超级APP恐都会有所动作。对开发者而言,小程序平台的选择,以及后续的开发,除了BAT之间的比较,还有一些共性特征作为选择平台的参考。

1. 小程序不为内容而生

不论在什么平台,小程序的的胜负基础都在承载“服务”的能力,其对接的都是服务。如果用户处在内容场景中,他很难对一款小程序感兴趣,因为只有杀时间的消遣,而没有被服务的需求。

因此,像今日头条这样拥有庞大用户群的超级APP,其小程序之路却一直艰辛,用户群使用APP的目的始终无法与“服务”关联。今日头条的小程序之路注定失败。

再极端一点,如果抖音也开发小程序,一个使用“抖音”的用户,很明显难得去打开抖音里的小程序,“不在一个调子上”。

百度也有信息流产品,但百度的入口仍然以搜索为主。在为服务而生的小程序面前,百度信息流为小程序导流采用了一个讨巧的方式,智能小程序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精准推荐在Feed流首页,支持百家号作者在文章主动挂载以及文章落地页的自动挂载,自主运营流量,例如:山竹台风期间,作者主动在文章挂载“台风”智能小程序后,点击率高达10.33%。

也即,内容产品做小程序的逻辑,是先有小程序(来自搜索、社交等创造服务的场景)再有内容的导流,而不是先有内容再去针对内容群体开发小程序。

2. 关系链强弱决定小程序市场持久度

创意决定小程序是否能从0到1起步,而关系链强弱决定小程序市场持久度。

社交关系(比如:圈友)、经济关系(比如:余额和借贷)、服务关系(比如:会员)都是关系链的表达,微信、支付宝、百度各有侧重。

更进一步,微信上众多小程序的失败,原因恰恰在于它们没有把微信的社交转化成自己的关系链。微信上当初出现过一款十分成功、甚至危及微信社交本体的小程序,扫码即可随机匿名聊天,最后被微信紧急封禁。这款小程序就是把微信原有的社交关系链应用到了极致。

这说明,不管在什么平台,开发者都应遵循平台的特性,把平台的关系链特性应用到极致。

例如:百度技术能力+多平台其实就是试图用开放的关系链,让开发者与用户的接触面更多,用户使用更流畅、留存更有效,形成多平台联合的关系链优势。根据百度发布的数据显示,唯品会智能小程序新客获取成本较H5降低30%,而同程艺龙的ROI较H5提升19%。

总而言之,从开发者角度而言,选择小程序平台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BAT乃至更多超级APP平台要做的小程序,早已被定了性。问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小程序需要什么、平台能提供什么,答案就已经在眼前。

【完】

更多资讯
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