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IF姐,我是一个公正的小判官,可以判断题。
我的用法是:
=IF(判断条件,条件满足时返回值,条件不满足时返回值)。
常见示例:
条件判断
如下图所示,考核得分为9分,需要判断B栏考核结果是否合格。
=IF(B4=9,“通过”、“失败”)。
我是二姐SUMIF,习惯把符合规定条件的数据相加。
我的用法是:
=SUMIF(条件区域、指定求和条件、求和区域)
如果你用下面的写法,那就是对条件区域求和:
=SUMIF(条件区域,指定求和条件)
常见示例:
条件求和
如下图所示,应该统计不同店铺的销售额。F3单元格公式为:
=SUMIF(B:B,E3,C:C)
我是SUMIF的双胞胎边肖边肖。要完成多个指定条件的求和计算,请来找我。
我的用法是:
=SUMIFS(求和区域,条件区域1,求和条件1,条件区域2,求和条件2.)
哦,我的求和区,但应该写在开头。
常见示例:
多条件求和
如下图所示,要计算的部门是员工食堂,单价在1元以下的材料采购总额。
公式是:
=SUMIFS(D2:D14,B2:B14,H3,E2:E14,I3)
公式的意思是,如果B2:B14的单元格面积等于H3规定的部门“职工食堂”,E2:E14的单元格面积等于规定条件“1”,则d列对应的数值相加。
我是表哥COUNTIF,习惯数符合指定条件的数字。
我的用法是:
=COUNTIF(条件区域,指定条件)
常见示例:
条件计数
如下图所示,应统计指定商店的商业交易数量。也就是说,数一数在B列中有多少个指定的商店名称.
=COUNTIF(B2:B12,E3)
我是COUNTIF支持边肖的边肖。要数满足多个条件的数,你一定是我。
我的用法是:
=COUNTIFS(条件区域1,指定条件1,条件区域2,指定条件2.)
常见示例:
多条件计数
如下图所示,应计算“华南”的“转账”业务数量。
=COUNTIFS(A:A,“华南”,C:C,“转移”)。
与SUMIFS函数相比,只缺少求和区域,其他部分相同。
我是我的兄弟AVERAGEIF,我的作用是根据指定的条件计算平均值。
我是我的兄弟AVERAGEIFS,我的作用是根据指定的条件计算平均值。
我们的用法与SUMIF和SUMIFS相同。只是那两个光环太亮了,覆盖不了我们所有人。不要阻止我,哭一会儿.
常见示例1:
条件统计平均值。
如下图所示,男生的平均考核分数要统计:
=AVERAGEIF(B2:B7,“男性”,C2:C7)
AV开头的函数类似于SUMIF函数,它的作用是计算指定条件的平均值。
第一个参数是要判断条件的区域,第二个参数是指定条件,第三个参数是要计算平均值的区域。
如果第一个参数满足指定条件,则计算相应第三个参数的平均值。
常见示例2:
多条件统计平均值
如下图所示,需要统计“销售部”和“男性”的平均考核结果:
=averageifs (d2:d7,c2:c7,“男性”,B2:B7,“销售”)。
我们是IF家族的新成员,IFS的作用是代替IF函数判断多个区间。
MINIFS和MAXIFS分别用来统计满足多个条件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其用法与SUMIFS基本相似。但是我们出生的太晚了,只能在Office365、Office2019、Excel Online、安卓手机版、平板版使用。
常见示例:
多条件判断
根据分数来判断你是否合格,你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从IF函数来看,公式肯定是层层嵌套的,眼花缭乱。
现在,就像这样:
=IFS(D289,“优秀”,D279,“良好”,D269,“尚可”,D259,“合格”,1=1,“不合格”)。
只要有一个IFS函数,参数就直接是一组要返回的判断条件和对应结果。最后的“1=1”“不合格”是指当前面所有条件都不满足时,要退回的内容为“不合格”。多条件判断,不用再迷茫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祝我所有的朋友们有一个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