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概述
SUMIF条件求和函数是excel中最常用的函数之一。
语法:sumif (range,criteria,[sum _ range]);
语法:SUMIF(根据条件计算的单元格面积,单元格求和条件,【求和实际单元格】);
其中前两个参数是必选的,第三个参数是可选的。如果第三个参数默认,默认值是第一个参数区域的总和。
分类示例
下面介绍SUMIF函数的应用:单条件、多条件和模糊条件求和:
关键操作提示:
样本数据:
第一种用法:单字段单条件求和。
标题一:鞋子总销量统计。
公式“=SUMIF(B2:B15,“鞋”,C2:C15)”。
题目二:销量及千人以上销量统计。
公式“=sumif (c2:c15,“1000”)”,
其中第三个参数为默认值,C2:C15区域的合格值直接求和。
第二种用法:单字段多条件求和。
题目三:服装、鞋、裤总销量统计。
公式“=SUM(SUMIF(B2:B15,{“衣服”、“鞋子”、“裤子”},C2:C15)),几个条件写成数组。
第三种用法:单字段模糊条件求和。
主题4:鞋类产品总销量统计。
公式“=SUMIF(B2:B15,“shoe *”,c2:c15)”,其中星号(*)是通配符,在条件参数中使用时可以匹配任何字符串。
第四种用法:单字段数值条件求和。
题目五:前三名销售数字之和。
公式“=sumif (c2:c15)、“large (c2:c15,4),c2:c15)”。
其中,“LARGE(C2:C15,4)”是指前三名中大于第四名的数值。
以下视频讲述了SUMIF函数的应用:非空条件、错误值排除和日期间隔求和:
关键操作提示:
样本数据:
第五种用法:非空条件求和。
主题6:销量和非空品类统计。
公式"=sumif (b2:b15," *,c2:c15)",星号(*)通配符匹配任何字符串。
主题7:销售和具有非空统计日期的销售。
公式“sumif (a2:a15," ",c2:c15)",注意非空日期的" "表示方法。
第六种用法:排除误差值之和。
主题8:计算一列清单中非错误值的总数。
公式“=sumif (d2:d15,“9e307”)”。9E 307,也可以写成9E 307,是excel中科学的计数方法,也是Excel可以接受的最大值。在Excel中,9E307常用来表示最大数值,这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用法。
第七种用法:按日期间隔求和。
题目九:求2017年3月20日到2017年3月25日的总销量。
公式“=sum (sumif (a2:a15,{"=2017/3/20 "," 2017/3/25 "},c2:c15) * {1,-1})”。
其中,sumif (a2:a15,{"=2017/3/20 "," 2017/3/25"},c2:c15),结果是两个数字:一个是2017/3/20/和之后非空日期的销量(数字用a表示)。
"=sum (sumif (a2:a15,{"=2017/3/20 "," 2017/3/25 "},c2:c15) * {1,-1})"可以解释为"=sum ({a,b})。
下面的视频讲述了SUMIF函数的应用:对每一列求和并查找引用:
关键操作提示:
第八种用法:按列求和。
题目十:统计每种产品三个仓库的总销量,填写H、I栏对应的位置。
在cell H3中输入公式“=sumif ($ b $2: $ g $2,h $2,$ b3: $ G3)”。
因为配方要从产品1填充到产品14,所以在填充过程中不能改变B2:G2区域,所以要绝对引用,写成“$ B $ 2: $ G $ 2”;
将公式从H2填充到I2,计算条件自动从“销量”变为“库存”,所以H列不能被引用,而从产品1填充到产品14时,计算条件在第二行既是“销量”又是“库存”,所以第二行要被引用,所以公式的条件参数写成“H$2”。
要填充从乘积1到乘积14的公式,求和区域是B列到G列的数值,数值所在的行应该是从第3行到第14行自动填充的,所以求和区域写成“$B3:$G3”。
第九种用法:找参考。
题目11:根据以上数据,找出产品4、产品12、产品8三个仓库的销量和库存。
在L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sumif ($ a $3: $ a $16,$ k3,b $ :b $16)”,并向右下方填充。
在公式向右下方填充的过程中,注意产品类别区域A3到A16不变,需要绝对参照。写上“$3:澳元$16澳元”;条件是K中列出了三个产品,需要相对引用,写“$K3”。被引用的数据区域是从B列到g列,对于右边填充的每一列,列数需要向右一列,行数总是从第3行到第16行,所以写“B $ 3:B $ 16”。
第十种用法:多列区域查找引用。
题目12:下图,根据左图的数据,找到右图产品的库存。
在单元格B29中,输入公式“=sumif ($ b $22: $ d $25,a29,$ a $22: $ c $25)”,并注意条件区域和数据区域之间的绝对引用。